“奧密克戎”來襲
一份核酸檢測陰性報告
成為必要的“通行證”
結果就出現了以下情景
很多人以為
核酸檢測就像血常規一樣
取標本
▽
放儀器上檢測
▽
很快出結果
結果卻發現——
到底是怎么回事?
專業人士終于做出了解答——
真正的核酸檢測,沒你想的那么簡單!
Step 1 標本采集
這一步大家都懂,“捅嗓子眼兒”“捅鼻子眼兒”。
采集后將拭子頭浸入病毒保存液中保存,全城大篩查中通常是10個拭子一組進行保存。
Step 2 集合轉運
在全城大篩查中,核酸采樣地點通常是社區、學校等臨時采樣點,而檢測點是有嚴格的生物安全和質量要求的實驗室。因此,鼻、咽拭子在采樣點集合后,被“全副武裝”送往實驗室。
Step 3 核收消毒
在嚴密保護下,標本被“護送”到檢測實驗室,由接收人員登記、核對。
全方位消毒,準備進入檢測環節。
Step 4 全面防護
進入樣本處理區域前,檢測人員需做到100%的安全防護。
Step 5 信息錄入
完成全面防護的工作人員進入樣本處理區,將樣本在生物安全柜內打開,取出樣本消毒并錄入信息系統。目前信息錄入有兩種,一種是條碼錄入,需要“滴”一聲解決;另一種是手工填寫的單子,需要挨個摘錄到系統中。
Step 6 試劑配制
根據待檢樣本數量配置好核酸檢測必備的試劑和輔助材料,精準配制和分裝反應體系。為了提高效率,這一步和接下來的兩步通常由不同的檢測人員同時進行。
Step 7 核酸提取
① 裂解
在進行核酸檢測前,必須先用胍鹽把花花綠綠的蛋白質“馬甲”給脫了,才能將病毒的核酸釋放出來,露出病毒的“真面目”。
② 結合
加入磁珠與核酸結合。與各種細胞碎片、蛋白質說“拜拜”啦!
“我們的目標是?”“抓住核酸!”
③ 洗滌
結合一次就能抓到核酸了?哪有那么輕松哦!抓是抓到了,不過還是有少量的碎片、蛋白跟著核酸一起被黏上了。如何提高核酸的純度?我們有兩大法寶:加鹽,加酸。
“吸附核酸-高鹽低pH”、“洗脫核酸-低鹽高pH”,反復兩三次的吸附、洗脫,實現核酸的提取純化。剩下的就是“赤裸裸”的核酸啦。
Step 8 核酸擴增
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常規篩查采用的是實時熒光PCR方法。PCR技術于1983年由美國著名化學家凱利·穆利斯(Kary Banks Mullis)發明,并獲得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。PCR技術是通過模擬生物體體內DNA復制的方式,在體外選擇性地將DNA某個特殊區域擴增出來的技術。
PCR反應就像一個大型裝配車間。想要擴增某個病毒片段,首先根據它的特點設計一對引物。引物就是最有力的識別并定位的“抓手”,具有“指哪打哪”的精確性。在一群病毒核酸中,想抓新冠還是流感,抑或是鼻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只有你想不到,沒有他抓不到。
當他識別到新冠病毒的“特點”——特異性的片段,馬上一前一后“抓捕”,再添加dNTP、Mg2+、Taq酶等原材料,調節不同的溫度,歷經“變性-退火-延伸”三大步,完成病毒核酸組裝。每擴增一次,DNA產量呈指數增長。新冠病毒擴增一般需要40個循環,理論上1個拷貝可以得到240=1,099,511,627,776個拷貝。即使樣本中病毒含量很低,都可以通過PCR擴增檢測出來。因此PCR反應有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的特點。
240個核酸片段拷貝,數量是很多,但無色無味又看不見,“敵在暗處”怎么辦?那我們就讓他在“明處”!實時熒光PCR反應就是在PCR反應基礎上加入探針,每擴增出目標片段即會發出熒光,被熒光探測器捕獲。
隨著擴增次數的增加,熒光量累積,就是我們看到的曲線圖了,我們就是通過它來判斷有沒有新冠病毒的。
“咦,醫生,為啥陽性曲線圖和陰性曲線圖里面都有個陽性的曲線喃?是不是陰性被污染了哦?”
“莫慌,那個是人類管家基因,就是人類所有細胞都穩定表達的基因?!?/p>
“我是查新冠病毒,這個什么“管家”是來干啥呢?”
“這個是用來監測采樣、運輸以及檢測過程的!”
“是不是管家基因陽性就代表采樣部位沒問題呢?”
“這可不一定,管家基因嘛,只能代表采到人體組織了,至于是否采到病毒潛伏部位,這可不一定?!?/p>
檢測過程中不能停下來添加新標本,必須等待這一批擴增完成,才能進行下一批的擴增,這也是標本不能隨到隨檢的原因之一。一個大型的實驗室內,核酸擴增設備多達上百臺,同時不間斷工作的檢測人員有數百人。
Step 9 檢后處理
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污染,相關樣本在檢測結束后密封放入指定專用醫療垃圾桶中,并進行高壓滅菌處理。
Step 10 結果出爐
到這一步,檢測人員還需查看結果、核對標本信息、上傳數據,再由大數據平臺進行處理和發布,大家就可以在網上查詢到核酸檢測結果了!
來源:漢臺疾控